关于八字命理(四柱命理)的创始人,目前学术界和命理学界普遍认为其理论体系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而非由单一人物独立创立。以下是关键人物与历史背景的梳理:
1. 萌芽阶段:阴阳五行与天文历法
战国至汉代:八字命理的理论基础源于先秦时期的阴阳五行学说(《尚书·洪范》《易经》)和天文历法知识。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进一步将自然规律与人事关联,为命理学提供了哲学框架。
2. 关键奠基者:李虚中(唐代)
李虚中():唐代官员,韩愈在《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中称其以年月日干支推算命运,准确度颇高。后世尊其为“八字命理的先驱”,但此时仅用三柱(年、月、日),尚未形成完整的四柱体系。
3. 体系成熟:徐子平(宋代)
徐子平(五代末至宋初):在李虚中三柱法基础上加入“时柱”,形成完整的四柱八字体系(年、月、日、时各两字,共八字),并发展出“十神”“格局”等核心理论。宋代徐大升的《渊海子平》系统整理了徐子平的理论,成为八字命理的经典著作。因此,八字命理的实际成型应归功于徐子平,后世也称其为“子平术”。
4. 历史争议与演变
有观点认为李虚中已使用四柱,但缺乏明确古籍佐证;也有托名汉代京房、鬼谷子等说法,均属后世附会。
明清时期,万民英(《三命通会》)、沈孝瞻(《子平真诠》)等进一步细化理论,但核心框架仍基于子平术。
5. 结论
八字命理的理论雏形始于唐代李虚中,而完整体系的创立者应为宋代的徐子平。这一说法在《渊海子平》《三命通会》等古籍中均有明确记载,也是命理学界的共识。
若需进一步探讨具体理论或古籍依据,可提供更详细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