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命理(又称“四柱预测学”)的创立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理论体系并非由某一个人单独完成,而是在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哲学、天干地支历法等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以下是其关键人物和演变脉络:

1. 思想源头:阴阳五行与天干地支
战国时期(公元前53世纪):阴阳家(如邹衍)提出“阴阳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周易》的占卜思想也为命理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汉代:天干地支的计时系统与五行结合,形成“六十甲子”纪年法,为八字排盘提供了工具。
2. 关键奠基人:李虚中(唐代)
唐代(约年):李虚中被后世尊为八字命理的“鼻祖”。他创立了以人出生的年、月、日干支推算命运的方法(“三柱法”),主要著作《李虚中命书》(一说为托名所作)。
贡献:将五行生克、干支冲合纳入命理分析,形成系统化的推命框架。
3. 体系完善者:徐子平(宋代)
宋代(约1011世纪):徐子平在李虚中“三柱”基础上加入时辰干支,形成完整的“四柱八字”(年、月、日、时共八个字),命理学从此被称为“子平术”。
影响:其理论记录于《渊海子平》(宋代徐大升整理),成为后世八字命理的经典。
4. 后续发展
明清时期:命理著作大量涌现,如《三命通会》(万民英)、《滴天髓》(佚名)等,进一步细化断命规则(如十神、用神等)。
现代:八字命理结合心理学、统计学等,形成多样化流派。
需注意的点
1. 非一人之功:八字命理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李虚中、徐子平是里程碑式人物,但理论源头可追溯至更早的哲学思想。
2. 文化背景:其产生与中国古代“天人感应”观密切相关,属于传统术数文化的一部分,而非现代科学体系。
若对具体古籍或流派感兴趣,可进一步探讨!